歷史淵源
天燈最早起源於三國時代,相傳原本由諸葛亮(孔明)首創,故又名孔明燈。當初為了要在城內傳遞軍情,利用熱氣上升原理製作燈盞飄浮於空中,造成錯誤的「星象」資訊,用以欺騙司馬懿大軍,也是現今世界上熱氣球的先驅。 而臺灣的天燈起源目前有幾則較有歷史根據的版本:
- 施放天燈為大陸福建省、惠安、安溪一帶的舊習俗,清朝道光年間,先民由該地區移墾臺灣的台北縣十分寮地區後,在農閒期間仍會施放天燈。而天燈受到地勢和風向的影響,會順著基隆河飛往河口入海處,居民們認為這象徵著向位在大陸地區的親人們報平安,同時也有慶賀年節的祝福意味。
- 據十分寮地區父老前輩的口述表示,早年在前清年間十分地區經常遭到盜匪騷擾作亂,由於地處山區,村民們只好移往山中躲避禍亂,等待土匪離去後,留守在村中的壯丁,就在夜間施放天燈做為信號,告知山上避難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借此種方式向村民報平安,因此十分地區的村民又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
- 取天燈的臺語發音近似「添丁」之意。在以往農業時代,男丁是勞力和生產力的象徵,因此一般農家百姓若是希望祈求家中生男添丁,通常會以施放天燈的方式來討吉利。
久而久之,放天燈便成為了每年元宵節十分地區的特殊民俗,在一個寧靜的山城小村(十分寮)承襲了此一民俗文化的衣缽,綿延一兩百年之久,是台灣北部最具有民俗色彩之文化活動。直至今日,天燈的施放,已象徵著大家祈福納喜的活動,每年的元宵節當晚,都會吸引著數萬人潮到平溪參與盛會。
近年來十分地區的有心人士出錢出力致力於天燈活動的推廣,為了承襲先人所留下的智慧,在各方人士的奔走下與天燈逐年經由媒體的傳播介紹,漸漸受到大眾的矚目,並且成為頗具規模的傳統節慶活動,元宵節「北天燈,南蜂炮」的盛名不逕而走。千禧年(2000年)元旦,天燈更是代表臺灣躍上國際媒體,在新年的第一天向世界問好。在多位師傅的共同努力下製作的18.98公尺(53呎)巨型天燈,更在金氏世界紀錄中寫下歷史性的一刻。平溪天燈活動也被國外旅遊頻道Discovery票選為「世界第二大節慶嘉年華」,由此可見其空前盛況。
歷年紀事-我們約好了,見證另一個十年。
在過往,平溪天燈節都僅僅只是平溪鄉十分寮地區的的元宵節民俗活動,只由臺北縣政府建設局補助部分經費,並由鄉公所及地方自行舉辦。1999年,臺北縣政府開始重視平溪天燈節這樣具有傳統意義的民俗活動,決定擔任第一屆的平溪天燈節主辦單位,並以擴大天燈節為全國性活動為目標。期間包括縣府人員在兩個月內進行了十多次的會勘、討論及評估,為的就是在平溪鄉內能找出一處可以容納千人一同共襄盛舉的活動場地,後來考量場地面積、交通接駁便利性等問題後,決定安排在平溪國中舉行第一屆台北縣平溪國際天燈節,據統計,該屆活動吸引了3萬人次參加!!
第一次主辦就獲得廣大熱烈迴響,為「臺北縣平溪天燈節」奠下了成功的穩定基礎,也讓許多國外友人初步見識到平溪之美,不但打響天燈活動的主要名氣,還帶動週邊商圈的觀光效益。此後,全國大小廟宇祈福儀式都會向平溪鄉十分村訂購天燈,成為鄉內重要的經濟收入,由此可見天燈產業對於平溪地方經濟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故當地流傳著「糊一天可以賺八天,賺八天可以吃一年」這樣的說法。歷經11年的活動,如今平溪天燈節已經由原本的單天活動成長到今日超過15天的帶狀文化祭典,讓我們溫習一下歷年來每屆活動的主題及特色,藉由回顧一段十年過去,展望新的十年未來。今年我們約好,相見平溪。
活動大事紀
年度 | 主題 | 參與人數 | 活動重要紀事 |
---|---|---|---|
1999 | 寒夜群山, 千燈並起 |
3萬人 |
|
2000 | 「天燈祈福點燃臺灣新希望」千禧年跨年慶祝活動 | 3萬人 |
|
2001 | 2001臺北縣 平溪國際天燈節 |
5萬人 |
|
2002 | 2002臺北縣 平溪國際天燈節 |
10萬人 |
|
2003 | 天燈祈福‧ 臺灣好樣 |
15萬人 |
|
2004 | 相約平溪‧ 幸福十分 |
15萬人 |
|
2005 | 平安之燈‧ 希望之城 |
25萬人 |
|
2006 | 天燈高飛‧ 美夢成真 |
30萬人 |
|
2007 | 幸福Always Happen | 18萬人 |
|
2008 | 和平,希望, 向上飛 |
17萬人 |
|
2009 | 天燈, 讓世界亮起來 |
25.6萬人 |
|
留言列表